English

澳门民众盼回归

1998-12-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马兴宇 本报通讯员 呼延婷 我有话说

400年来骨肉分离,400年的离愁别绪,寄人篱下的儿子,渴望着母亲温暖的怀抱,如今,这个多年的愿望就变成现实了,怎能不叫人欣喜万分?在澳门所到之处,我们处处感受到澳门同胞翘首盼回归那急切的心情和对回归后自己当家做主的憧憬。

12月20日这一天,澳门的东望山上一片欢腾。一大早,尽管天上下着濛濛细雨,可参加回归万人爬山活动的人们仍早早来到现场,由澳门中华体育会组织的这项活动吸引了澳门大部分教师参加,这些平时里斯文稳重的教育工作者,这一天仿佛改头换面了一样,个个脸上喜气洋洋。

11点钟,当司仪宣布爬山活动开始,顿时一片欢声笑语,人们手举着五颜六色的彩色气球,环绕着那古老的东望洋塔向山顶奋力前行。

在爬山的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那些手柱拐杖、满头银丝的老人,尽管步履蹒跚,但容光焕发。中华教育会的理事长黄枫先生对记者说:再过365天,澳门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什么样的形式都难以表达我们兴奋的心情。采取这种方式是想表达我们的心意,要从今天起,我们一步一步向着明年这个神圣的时刻走去。

绕过一道湾,在东望洋山的那个大平台上,澳门妇女联合会的迎回归活动正入佳境。

大合唱“长江之歌”的歌声,充满了对祖国的眷恋,打动了这里的每一个人。澳门妇女联合会理事长杨秀雯女士说,澳门同胞正投身到一件又一件筹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事中,真正显出了主人翁的本色,这其中就有我们广大妇女的参与。如今离回归只有一周年了,澳门妇女在投入迎回归热潮时的热情是前所未有的。

平日里承担着沉重家庭负担的妇女们此刻正被欢乐所感染。40名身着白衣,手持红扇的妇女,在这里表演了近年来在澳门极为流行的木兰拳,那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优美自如。

当欢快而悠扬的福建民间小调、采茶曲响起时,一队身着彩衣、手提花篮的妇女扭着秧歌上场了,这是福建籍妇女会的秧歌队上来了。丰富多彩的节目,表达了澳门人民那激动的心情。

一进入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所在地——火船头街海联大厦,就能感受到一种迎回归的紧张氛围:这里正在紧锣密鼓安排与全国总工会在珠海举办的“澳门与内地职工共迎回归”大型联欢活动。这项活动原计划安排澳门方面出动1999人,内地组织1220人,但因各界职工踊跃报名,澳门的参与人数扩容到3500多人还不能打住。

坊众是祖国传统辞名在澳门的遗存,今天的含义类似内地的市民、民众。五六十年代,在澳门的街市里涌现出一批市民自发组织的街坊组织,类似内地的居委会。1983年在各区街坊会基础上其领导组织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诞生,到目前其下属街坊会和居民联谊会已达25个。

临近回归倒计时一周年,澳门居民关注回归的热情通过街坊会组织的各种活动表现出来。据统计,从12月5日至27日的20多天内,街坊总会及其下属各会组织的迎回归活动达50多项,1000人以上直接参加的就有5项之多。各分会组织的活动多采取体育比赛、卡拉OK比赛、游园会、粤曲晚会、曲艺晚会、知识问答等等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而由街坊总会牵头的万众欢腾迎回归云南歌表演等大型活动,更是备受市民和媒体的关注。

市民的感情往往源于生活的教育。澳门市民盼望回归的感情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感情。长期以来,澳门的食品、副食品主要靠内地供给,鲜活食品和菜几乎100%来自内地,市民深感澳门与内地不可分。市民更普遍有一种认识:只有回归祖国,以强大的祖国为后盾,靠全体澳门人共同努力,诸种问题才能逐步解决。

进入濠江中学大门,门前竖立的一块澳门回归祖国倒计时牌十分醒目。记者团与20多位学生座谈,他们对澳门回归祖国的明晰认识令记者们惊讶。当记者问13岁的初三学生肖嘉仪,为什么澳门要回归时,小姑娘十分肯定地回答:“因为澳门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在座的学生用不同言辞表达了一个意思:澳门回归祖国后,会比现在好!

拥有8200多名学生的濠江中学是一所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学校,早在新中国成立之时,濠江中学现任校长杜岚女士和两名员工就在学校顶楼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长期以来,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祖国山川风貌的教育;建国以来,先后有大批濠江学生回到内地读大学并服务,仅今年一年,350多名濠江高中毕业生中,就有200多名进入内地高校深造。对祖国的了解,与祖国的联系,使这里的师生深以身为华夏子孙而骄傲。

澳门回归需要民心的支持,需要全体澳门人的信心。据记者观察,澳门迎回归形式正如澳门中华总商会马万祺会长等澳门知名人士所共同指出的:有澳门各界盼回归心切这一旺盛民气的支持,澳门一定可以实现顺利回归,澳门的明天必将是灿烂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